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新城四中 程艳
作为语文教学的两翼,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通过两者结合、以读促写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学界和教育界的共识,然而现状并不容乐观。本文即从分析当前阅读无法有效转化为学生写作能力的现状入手,来探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叶圣陶先生曾言:“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段话揭示出了“语文”这门学科的含义,也指出了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语言及其构成的文章。因此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对母语文化的全面吸收,简而言之就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再简而言之就是学生的“读”和“写”能力的培养。阅读是写作的根基,写作是阅读所滋养的枝叶。根基稳固养分充足枝叶才会繁茂。从阅读中学习如何写作,能够促进写作习惯的养成,由有意的模仿渐渐过渡到无意的模仿,将从阅读中吸收的营养化为自己作品中的“血肉”,成为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习惯和自己的表达。因此,读写结合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不少教师也对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渗入的研究。 总之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割裂的两个环节,阅读是写作的根基,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写作是阅读吸收后的倾吐,是阅读的升华。新课标强调在课程中,应发挥语文的熏陶作用,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独特的体验,养成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习惯;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高阅读质量的同时,能够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具体明确,文从字顺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新课标还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应该指导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和基本的学习方法。听说读写的能力发展应体现整体性,书本与实践应紧密结合。新课程理念为读写结合教学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通过阅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呢?首先要加强平时的积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书也读了,但不入心不入脑,写作的时候搜肠刮肚却还是空发议论,要不就是无病呻吟,或者材料雷同,老生常谈。究其原因在于阅读时没有注意积累,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一是要学会处理信息,即从文本中筛选出有效的信息,抽取其中的精华,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样的阅读才能丰富学生的积累;二是要注重积累方式,如通过摘抄将阅读的内容分类整理以方便查阅、通过批注记录思想火花和新的感悟、通过诵读延长记忆产生兴趣。其次就是要重视情感体验策略。作为教师既要引导学生阅读的技巧,还要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和感悟,不能只关注结果,而应把目光投向关注学生搜集素材、构思成文及修改的过程中,学生情感、意志、情趣的体验和投入。让学生对于生活的解说和表达真正释放出来,将学生真实而独特的情感体验释放出来,如此才能给他人心灵上的触动和震撼,这样的作品才算得上成功的文章。
人类的创造脱胎于模仿,写作更脱离不开模仿。我们看到很多流传千古的名篇都脱胎于前人的文章,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都是从前人的诗句化用而来。通过阅读佳作,模仿佳作进行写作训练,对于初中生来说,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仿写分部分仿写和整体仿写。这几年中高考中比较流行的仿句考题就属于部分模仿。给出模仿语句,考生仿写一段话,要求仿句和原句句式、修辞一致,有的甚至要求字数也要一致。模仿某篇范文的某个语段的写法也属于这一类。阅读完一篇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模仿名家是怎么遣词造句,怎么谋篇布局,怎么看待事物评价事物的,这是整体仿写。仿写的关键在于写作时要抛开范文,写出自己的文章,在模仿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写作能力的真正提高。
著名语文教师陈铮说过:“善于在教学中留白,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作品未经阅读前,藏匿着许许多多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 “空白”,有待于读者去发现、填补和阐析。“空白”的填补正是读者阅读活动中不可缺的动力机制之一,它能激活读者的思维,从而建立起与作品和作者沟通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个性鲜明的深刻理解。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对作品“空白”带有个性色彩的填补更是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例如有些阅读材料在结尾(或中间)戛然而止,耐人寻味,给人们留下了艺术的空白和想象的空间。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借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对情节做合理想象,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使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
情感是人类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但它反映的并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对于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健康情绪的共鸣的文章,有感染性的文章,应指导学生写读后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亲身感受、体验生活,有感即发,有情就写,那怕只有三言两语,只要出自真情就好。读后感形式灵活,自由,易于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只有做到心有所动,情有所发,才会写有所得。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读写结合凝聚着前人从长期教学中提炼出来的智慧结晶,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继承,更有责任去完善它。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要科学有序地进行,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进行积累。在写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模仿到创新,循序渐进。这样,阅读才能有效生成写作能力。只有学生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与思考,才能推动他们写作能力的生成。